板式家具生产效率提升20%,工厂信息化转型靠什么?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4-27 点赞量:0    阅读量: 485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板式家具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办公或者民用家具,均已从传统的企业引导、消费者选择,发展到现在的消费者参与设计、企业定制生产的消费方式,体现我的家我做主的消费理念。


板式家具企业也从传统的批量化库存生产模式,逐步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个性化订单生产模式)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家具企业从销售方式、订单处理到生产出货全过程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


鉴于此,一些板式家具企业通过使用家具信息化制造软件,实现家具销售、设计、拆单、制造与发货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达到提高订单处理效率、缩短交货时间、优化家具原材料的利用与降低劳动成本的目的,来应对板式家具企业面临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现状。


传统的板式家具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



1、订单处理效率低、差错率高。因各环节对家具结构、材料与工艺的理解不同,以普通开门柜为例,一个熟练的拆单员平均每天能完成 10~15 个,如果是异形柜拆单数量会更少,订单处理效率低下,并且差错率高。  


2、生产技术装备过时,设备利用率低。很多家具企业没有采用板材优化下料与余料管理软件,致使板材整体利用率不高,有些仍使用推台锯,依靠人工计算板材下料方式,难以整体计算多块板材的优化加工,产生大量余料,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


因非数控设备无法与软件对接,不能实现生产信息化,严重制约了工厂生产进度。此外,设备操作人员通过阅读纸质生产图纸过程中,如孔位图,进行数控编程,使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闲置。


3、包装发货难度大由于家具零部件种类较多,容易出现错或漏等包装问题,直接导致安装家具现场出现缺少零件等问题;家具产品安装不能一次到位,既降低企业效益,又影响企业形象。


如何减少订单出错率、降低成本、提高订单成交率、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家具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质的转变,信息化生产概念开始被一些家具企业运用到制造生产中去。信息化生产是以软件+自动化数控设备为基础,利用软件生成生产数据,向现代化的数控设备提供信息化的制造指令和作业指导信息,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全程信息化和自动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为何信息化生产可以解决生产效率、成本、出错率等一系列问题?



信息化生产的优势



1、缩短周期。一般的传统家具生产企业,橱柜的交货日期从产品下定单到生产出来,可能要 45 天到 60 天,而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定制,交货日期可以缩短到 7 到 10 天,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2、降低成本。信息化生产降低了对工人经验的依赖,进而降低了用人成本。以开料为例,一个熟练的开料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八、九千块,因为他要计算用什么料,准备多少板,然后怎么切。引进全电脑电子开料锯和雕刻机后,工人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考虑,只要跟着电脑所作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速度,减少人工计算错误,对工人要求也明显降低了,工资也就明显地降低。


3、生产能力提高。专家介绍,信息化生产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普及和完整的技术了。比如奥地利有一个办公家具工厂,是一个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工厂,大概在 15 个工作日里,必须面临 4800 万种产品的变化,单班日产量大概有 6 千片工件。


专业生产拆单软件与自动化数控设备对接,融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不仅是解决家具生产难题,更是家具企业实现信息化生产转型的有效途径。


企业想要解决定制家具大规模生产问题,实现企业升级转型,关键在于生产技术的改造。


具体实现方式是:门店设计人员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出产品方案,确定产品的设计与价格,客户确认后,设计端即形成产品的场景文件,并通过在线下单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直接传给工厂。工厂用生产拆单软件,生成各种用于生产加工的数据文件,再与各类数控设备进行对接加工生产。然后通过条码标签,扫码进行零件分检、包装、发货。


这个流程充分体现了拆单快速化、生产简单化、效率最大化等特点,从而解决了目前定制家具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展望未来,愿定制家具行业制造全面实现信息化自动化



目前,技术进步飞速发展,产品需求个性化日趋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使家具企业从初步工业化向工业信息化转型,并迫切需要工业素质的提升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家具企业必须以“大规模定制家具制造技术”为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自动信息化制造企业的新模式,从而推动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




文章摘自:《板式家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作者:王豹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