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精品家具组成都离不开打磨工艺,它算是一件家具的“灵魂”所在。家具是由不同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独自的打磨工具,工匠们使用不同工具对于不同部件进行打磨,使得家具光泽柔美、温润如玉,犹如一件堪比绝世的美玉。在家具制作工程中,打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本上是纯手工作业。这道工序虽然看上去动作不大,这里擦擦那里刮刮,但对家具最后呈现的效果影响非常的大。打磨得好的家具,木材的纹理更漂亮,角线更凸显顺畅,雕花也更清晰,整体立体感更强,当然也就更美观;若打磨做得不到位,便会前功尽弃。今天就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家具的打磨工艺。
打磨红木家具
不同的部位和工序需要用到不同的打磨工具,工人在用不同的工具对家具部件进行打磨。
上过蜡的家具具有纹理细腻、色泽典雅的自然美
烫蜡工艺能够置换木材中的一部分水分,对家具进行保护和美化。
对雕刻部分的打磨既要做到层次分明、雕刻形象逼真,又要做到无毛刺、无砂纸痕等打磨痕迹。
一、关于打磨技术
木如玉润,同有五德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玉器热爱有加,并将玉的特质总结为“五德”,用来比作君子品质。而这“五德”,也在硬木家具上有所体现。经过细心打磨的家具,光泽柔美,触手光滑温润,犹如玉器一般惹人垂怜。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曾经撰写文章《木之图腾》,以玉器的“五德”来诠释温润的木器家具。“仁、义、智、勇、洁五德用在‘木’上也是合适的。
‘具温润,匀质地,声舒畅,并刚柔,自约束’,恰恰也是木的写照。正是由于木性这种如玉的特质,使得中国人对木多了几分特别感受,从而使我们对传统家具除了外观造型的欣赏和生活使用之外,多了一份把玩、抚摸的爱意。”
每个部件“四面见光”
家具的打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旧时曾有俗语称“三分雕工,七分磨工”,如果说雕刻是刻画图案形象,那么打磨就是使这个形象更加生动,光滑细腻。精细打磨过的家具,不仅光滑圆润如婴儿肌肤,雕刻生动活灵活现,而且透亮无比,将木材自然的纹理、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打磨,雕刻图案只是个粗狂的轮廓,红木家具打磨工艺是一道非常细腻的工序。一件家具要想取得光亮照人的效果,往往要经过打磨师傅无数次的打磨。打磨对于提高家具的亮度,平滑度非常重要。打磨做的细不细往往能反映出这件家具制作工艺的优劣。
传统红木家具制作并不单设打磨工,从配料、刮、剌、凿,直至整个家具制作均由一个工匠完成。整个家具试装完成后,要利用刮刀、耪刨、马牙锉、锉草、麻绒等打磨工具,对各部件逐一打磨,直到每个部件四面见光。
现代木质家具工厂中很多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机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打磨工序一般在开榫之后完成,经过多种打磨工具和不同打磨工序后,家具要做到“轮廓匀称,棱角齐平,整体协调,纹理面清晰、纹路相合,榫卯连接润泽通润、无牛毛刺。打磨到位的家具,可以做到通体润泽、表里如一。
二、打磨工艺三部曲
打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精细,家具试装完成后会再对每个部件,利用刮刀、坦克机、角磨机进行初步打磨。这个工序完成后,保证榫卯之间连接通润,家具轮廓平整均匀。同时将完全90度的桌角边缘用刮刀刮出淡淡弧线,保证不会拉手,也不会被磕碰损坏。
首先到了打磨的第一道程序——粗磨。粗磨的工具主要是刀片,工人师傅根据家具的造型,在铁片上自主裁出宽窄不同的刮刀,再磨砺出弧度、厚度不同的刀尖儿。为了保证一个平面上刮面平整,师傅一般使用湿抹布润湿,再将湿润后的木材刮去,根据木材吸水后颜色变化来判断刮出的薄厚是否一样。红木家具木材受空气湿度变化影响大,有些表面肌理会因干燥出现微小裂纹,这时也需要利用胶水将木质粉末糊抹进去,保证平滑温润。
粗磨之后,便是细磨程序,即用粗细程度不同的砂纸进行反复打磨。相比粗磨,细磨更考验工人的耐心和经验。据介绍,一般的红木家具厂都是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和蜈蚣刨来对家具进行打磨,不同型号的砂纸在家具打磨过程中也各有分工。
最后是水磨,其方法是用湿布将部件擦湿,对线条的凹凸不平处使用相应工具进行全方位打磨。木材木纤维遇水后膨胀,表面的一些木纤维剥离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毛刺”,通过沾水刮磨后,“毛刺”就没了,部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而且在以后的空气氧化中可以做到色泽变化均匀一致,使硬木家具包浆的形成速度快且包浆厚。同时,经过水磨,可以检验出表面的“洼处”或“欠茬”。在刮磨中,凡是留有水迹的地方便是洼处,不顺畅或有欠茬。通过水磨,家具每一个部件的四面都很光滑,整个家具不再有生硬倒棱,每一个线条要平整饱满,这样精细的做工为之后的烫蜡工艺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打磨工艺考究
在古代没有砂纸,一般采用锉草打磨家具,打磨后采用干磨硬亮的传统工艺。干磨硬亮,是指传统的各种红木小件以及皇宫内宝刀的木质刀鞘,均使用玛瑙或牛角制成的各种随形工具进行干磨硬压使劲往上磨,使产品表面形成一种壳或膜的感觉,更加光滑圆润,纹理清晰,透亮无比,这样的家具可以不上蜡或者上薄薄的一层就可。现在也可采用被磨部件同材质制作成随形工具。
古代用锉草打磨家具
以前没有砂纸,匠人使用锉草打磨家具。锉草,又叫节节草、木贼、擦桌草。《纲目》曾经有记载:“此草有节,而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故云木贼草,亦称锉草、擦草。据《家具制作》记载,这种草草身带毛刺,秋天收割,晾干存好备用。使用时用温水浸泡就可以恢复直挺,毛刺完全张开,用以家具部件表面打磨,尤其是对雕刻纹饰、线条的打磨。既保证了各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伤雕刻纹饰,是既天然又环保的打磨用料。
玛瑙、牛角制成随形工具
打磨后采用干磨硬亮的传统工艺。干磨硬亮,是指传统的各种红木小件以及皇宫内宝刀的木质刀鞘,均使用玛瑙或牛角制成的各种随形工具进行干磨硬压使劲往上磨,使产品表面形成一种壳或膜的感觉,更加光滑圆润,纹理清晰,透亮无比,这样的家具可以不上蜡或者上薄薄的一层就可。现在也可采用被磨部件同材质制作成随形工具。
木质家具工厂中,很多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机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
花磨主要针对雕刻
有的生产厂家,将对雕刻部分的打磨单独分出为一重要环节,成为花磨。据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北方区总经理黄咏恒介绍,在这环节,必须依照造型打磨,要生动表现出雕刻的风格与艺术水准。要做到刮地平整、层次分明、花草线条光滑、人物神情逼真,要做到无毛刺、无刀痕、无砂纸痕。尤其是在花纹接头的地方,必须做到平整光洁。“消费者在选购有雕刻的红木家具时,可以从形、神两个方面来简单判断花磨工艺的好坏。在形的方面,要注意雕刻的纹样、花草等内容无缺损、爆裂,花洞、镂雕内的刀痕、砂纸痕不明显。在神韵的方面,则注意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以及人物是否活灵活现。”
四、红木家具保养之道
除尘
红木家具的除尘过程中最忌讳表面被破坏,如果表面蒙上灰尘,最好用软毛刷或者柔软的棉布擦拭,不要用鸡毛掸子掸扫,因为鸡毛坚硬的部分,可能会留下划痕;也不宜用湿布擦拭。因为湿布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灰尘混合后,形成颗粒状,也会对家具表面造成伤害。如果在雕刻处灰尘较多,可以用拧干水分稍稍潮湿的棉布擦拭。
家具表面如果有污渍,可以尝试用酒精擦拭,可以软化浮泥和油渍,也有消毒作用,也可以使用油性清洁剂,但是不要用钢丝球、刮刀刮擦,会给家具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
上蜡
为了保证家具表面常用常新,可以定期上蜡。将蜡热熔以后,涂抹在家具表面,用风筒不断加热,使其均匀分布,最后再用布擦拭,使其表面光泽温润。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蜡之前一定要在完全清除灰尘之后,否则会形成蜡斑,产生刮痕。上蜡需要由专业人士来操作,普通消费者不要随意涂抹任何“保养品”。
包浆
包浆是指家具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经过时间的沉淀、使用者的把玩,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包浆一般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一般包浆只出现在使用时间长久的家具上,有自然包浆的古典家具,价值也更胜一筹。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后,无论使用或收藏,都应该多用,而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著名作家、知名黄花梨收藏者海岩曾告诉记者:“红木家具必须要用,越用越好,因为它是靠与人的接触、抚摸,和人达到气息相通,它产生的包浆越使用越好看、光泽越吸引人。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不能只放在家里做‘冷美人’,而是需要欣赏和接触,其魅力才会越明显。”
五、如何挑选一件打磨过硬的传统家具
对于传统家具,在购买时除了要注重材料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家具的制作工艺水平。家具表面的美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磨质量的好坏。了解了传统家具的打磨工序,接下来,在挑选时就会轻松许多了。一般来说,挑选一件打磨过硬的传统家具,可以透过一摸、二看来进行仔细辨别。
选购秘诀一:摸
所谓一摸,就是用手轻轻的来回抚摸。在抚摸时,切忌顺着纹路,而是应该逆着纹路。在抚摸时,你所碰触的位置也很重要。对于传统家具来说,可以分为阴面和阳面。阳面是指在阳光下肉眼直接可以看见的部位,如桌面、椅背、腿等;而阴面则是肉眼不易看见的隐蔽部位,如桌子底面、腿子内侧、边角、牙板背面等。在抚摸时,用力要轻,不光要抚摸家具的阳面,更要在它的各个看不见的阴面部位仔细抚摸几遍,最少要抚摸三处阴面,凭手的触感来感觉一下是否光滑细腻。打磨过硬的家具,你在抚摸时会有如婴儿肌肤般的润滑感,反之则就要仔细考量一翻了。
选购秘诀二:看
至于二看,就是远看、近看。远看是看整个家具的轮廓是否匀称,棱角是否齐平,整体结构是否协调;近看是看家具的纹理面是否清晰光亮、纹路间是否相合,再看看榫卯连接处的缝隙处是否润泽通润、有无牛毛刺。打磨到位的家具,基本上可以做到通体润泽、表里如一。无论从何处看,都不会找到一点瑕疵。
有了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只要在挑选的时候充分运用好,相信你一定可以挑选到一件打磨到位、称心如意的好家具。
作者:城视窗(来自豆瓣)
文章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6976625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